近日,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揭晓。太极凭借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管理创新实践,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太极股份高级副总裁陈轮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AI(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一切智能化的基石,同时也是质量管理的核心。作为信息技术服务“国家队”,太极股份将以数智技术赋能质量管理全过程,为质量强国贡献“太极力量”。
质量管理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如果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刻,“北京健康宝”无疑是一大“功臣”。小小一张二维码,却能将所有在京及进(返)京人员的健康情况收纳其中,为大家复工复产、出入公共场所等场景保驾护航,在防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正好赶上过年,我们接到这个任务时距离‘北京健康宝’正式上线仅有3天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更重要的是还要保障在上线之后即使海量数据涌入依然可以正常运行。”陈轮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感慨说道:“我们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仅用72小时就完成系统开发并交付使用,并在随后三年内支持了大概350亿人次访问,迭代上百次始终保持“后台零故障”运行,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太极“1234”质量管理模式。
“我们的名字‘太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强调‘协调’与‘平衡’,而这也正是质量管理的关键所在。”陈轮向记者介绍说道。对于企业而言,质量管理涉及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整合调度,需要研发、生产、采购、销售等各个部门的协同作战,还要在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中寻找平衡。质量是贯穿所有企业成长与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而协调与平衡正是这条生命线上的关键“密码”。
成立38年来,在交付10余万信息化数字化项目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太极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客户定制数字化服务的“1234”太极质量管理模式,在业务类型复杂、需求变化快、技术更新迅速、安全可控要求高等情况下能快速作出适配优化,保证业务高质量达成。该模式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独创性、先进性、可推广性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具体而言,“1234”太极质量管理模式的核心框架包括:一套体系,指一套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标准,一个“纲”;两个平台,指业务运营管理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精准化质量管理;三级管控,指落实项目、项目群、业务群组的三级管控机制,分别侧重本项目质量控制、项目群组资源配置和业务群组的共性质量工具控制;四大工程,指实施“强基、换代、跃升、跨越”四大工程,推动产业链质量协同提升。
“中国质量奖是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此次太极股份能够从众多IT服务企业中脱颖而出,一方面充分验证了太极‘1234’质量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先进性和科推广性;另一方面也有力提升了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形象,对太极生态圈的打造形成助力。此外,对于企业内部而言,也鼓舞了员工,让大家增强了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了太极的凝聚力,为太极质量文化的持续提升提供了巨大的动力。”陈轮表示。
让“数”好用,把“数”用好
高速路上,车内ETC“滴”的一声响起,车外收费站的栏杆已经缓缓升起,即使是跨省旅行,也能顺滑通过闸门,车路云协同感知,让高速通行效率大大提升。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全国各地的高速收费站上演,将“全国一张网”写进现实。
“我们为全国高速公路收费系统部级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攻破了取消省界站后大量的运算处理、全网统一费率、跨省服务协调机制等重点难点问题,以ETC门架系统替代原有的省界收费站的功能,实现对车辆行驶路径的精准记录。”陈轮表示。
据悉,依托自研数据服务平台,太极股份可在确保数据应用全流程合规、安全的前提下,深入流量仿真、车辆画像、运行监测、路衍经济等主题场景,实现畅通高速、平安高速、区域运营、物流调度、稽核抓逃、车/企风控多项落地应用,为交通行业主管部门、道路业主,以及金融、保险、物流等跨界企业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在他看来,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发挥出了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作用。“数据是一切智能化的基石。无论是大模型,亦或是智能体,都需要依赖大量的高质量数据作为输入,才能通过算法处理和分析来实现辅助决策或执行任务的功能。”陈轮说道。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痛点,太极股份以需求和场景为牵引,汇聚不同行业领域的数据,如政务数据、电商数据、交通数据、司法数据、公安数据、气象数据等,通过数据集成创新,形成指数放大效应,并综合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生叠加效应,提高效率效益效能,促进数据汇聚、治理和有序流动。
同时,为了解决数据应用过程中的合规性问题,太极基于可信的、存算一体的云计算环境,设计了可信数据空间整体方案,构建了可信数据要素支撑体系。陈轮强调:“太极可信数据空间中不仅包含可信管理、安全追溯、行为监控等技术,还能确保机制的可信,即是否在合法的条件下,进行数据授权;数据是否有记录、可溯源;数据产品、应用是否可审计、可追踪、可量化。只有明确了这些机制,资源持有方才能放心的将数据应用投放到市场。”
要让“数”好用,还要把“数”用好,还需建立协同合作的生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涉及多主体、多源数据、多技术、多产品,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法包打天下,必须与生态合作伙伴密切合作,数字服务企业只是数实融合链条上的一环,太极要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生产企业、行业科研机构、行业流通企业、产业联盟、金融企业等深度合作,共同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陈轮表示。
AI赋能,贡献“太极力量”
在广袤的风电场中,一排排巨型风机正借助AI技术实现“自我体检”。太极股份基于工业互联网和AI技术打造的新能源智慧运营平台,正在改变传统风电行业被动运维的困境。该方案凭借其创新性应用,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企业‘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为新能源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在贯穿全国的天然气管网背后,太极股份助力国家管网集团“全国天然气管网供销运预测与资源优化”场景应用,基于超13万条运行数据锻造出智慧管网的“神经中枢”,实现全国及区域天然气消费的精准日预测,为冬季保供、应急调度等关键场景提供科学依据。该场景成功入选国资委首批央企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开创了AI大模型在全国天然气运行保供的创新应用范式。
在石油石化采集等高危场景中,太极股份与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茂名分公司联合打造的智慧泵群状态监测系统通过采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工艺等数据,进行多模态融合分析,形成设备状态感知的“新五感”,让泵群设备状态监控数据分析从阈值报警、人工分析升级为智能化分析,从而更加快速、准确地为设备运维人员提供预警和诊断服务。。
“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AI赋能千行百业的时代,太极股份正在拥抱AI浪潮带来的契机。”陈轮表示。作为中国电科旗下核心上市平台,太极股份正从传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向数据智能服务商转型。从公司层面来看,“智领未来”已被写入太极股份的未来发展战略。中国电科推出全自主可控的行业大模型“小可”,并开发极智智能体平台,支持行业用户开展私域训练与智能应用开发,破解通用大模型在敏感领域应用的局限性。太极股份基于此将原有业务与AI充分融合,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以质量管理为例,基于现有的业务运营管理和大数据分析两大平台,太极股份进一步融合大模型技术,构建“AI+质量”的智能决策系统,目前已开发的质量风险预警模块能够实现对近万个在施项目的实时质量态势感知和风险预测。
在法律合规领域,太极股份推出了垂直行业领域的全栈式智能解决方案“极小易”智能体。该产品深度融合百亿级参数大模型技术,以“极小、极专、极简、极安”四大特性,直击企业合规管理核心痛点,基于“通用工具”“智能审查”“智能分析”“知识应用”四大核心能力,开启AI赋能企业风控管理新篇章。
不过,陈轮同时也指出,新技术重塑整个产业生态,这既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技术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一直在想象新技术可以实现怎样的场景,但新技术真的来了以后,你会发现现实和想象完全不一样,需要服务商创新服务模式从数据中去寻找规律,挖掘出更多之前没有想象到的、更有价值的场景。只有数据才能反映本质。”他说。
“2025年太极股份将实施‘可信筑基、数据驱动、智领未来’新策略。”陈轮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数智赋能’质量管控模式,打造产业链质量协同新生态,创新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为质量强国贡献‘太极力量’。”